室內設計風格

在開始裝潢之前,最重要的事情之一,就是先搞清楚自己喜歡哪一種室內設計風格,不同風格不只影響整體氛圍,也會影響預算、家具選擇,甚至每天生活的感覺,像是現代簡約的俐落、北歐風的溫暖、工業風的個性,或是日式禪風的安靜,每一種都有它的味道。先了解有哪些風格能選,再去思考空間要呈現的樣子,會讓後續找設計師、規劃預算都更順手。

在真正開始挑風格或找設計師前,先理解「風格」到底是什麼、它又會怎麼影響整體空間,能讓後續的規劃方向更明確。這一部分會帶你從概念開始,慢慢了解室內設計風格和生活之間的關聯。

簡單來說,室內設計風格就是一種讓空間「有個性」的方式,它不只是牆壁顏色或家具造型的選擇,而是一整套關於空間氛圍、線條比例、材質搭配的思考。不同風格會帶出不同感覺,有的乾淨俐落,有的溫馨柔和,也有的帶點復古氣息,當你進入一個空間,第一眼的感覺通常就是風格在發揮作用。

如果先確定想要的風格,後續在挑地板、選家具、搭配燈光時就能更有方向,很多人一開始沒有明確目標,看到什麼都覺得好看,結果整體變得混亂、不協調,選好風格就像幫自己訂下一個基調,它會成為裝潢過程的指引,讓空間設計更一致,也更容易呈現出你想要的生活樣貌。

風格不只是「好不好看」,它還牽涉到預算與施工方式,像北歐風多用木質與淺色調,整體感覺溫暖但用料單純;工業風則常有金屬、水泥質感,造價可能略高;若是輕奢或古典歐式,則需要更多細節與裝飾,費用也會相對增加,提早想清楚風格,就能更容易掌握花費範圍,也能讓設計師在規劃時更貼近你的期望。

室內設計風格

在確定方向之前,先認識幾種主流的室內設計風格會更有幫助,不同風格在顏色、材質、線條與光線運用上都有明顯差異,了解它們的特色,能幫你更快找到符合自己品味與生活習慣的樣子。

現代簡約風講求「少即是多」,整體線條乾淨俐落,空間留白多,沒有太多複雜裝飾。常見搭配中性色系,如白、灰、黑,偶爾加一點木質或金屬細節,讓空間多一點層次,這種風格特別適合喜歡乾淨、簡單、不喜雜亂的人。

現代簡約風

北歐風以自然光、原木和柔和色調為主角,它強調明亮、通透、溫馨的感覺,常見白牆、木地板、織品與綠色植物的搭配,家具線條簡單卻有溫度,給人一種生活很放鬆的氛圍,特別適合小坪數或喜歡溫柔色系的居家空間。

北歐風

工業風常見於閣樓、開放式格局的設計,特色是裸露的管線、磚牆、水泥牆或鐵件家具,整體色調偏灰、黑與深棕,視覺感強烈又個性鮮明,它給人一種「不修邊幅但很有態度」的感覺,適合想讓家裡更有特色的人。

工業風

日式風格注重「留白」與「寧靜」,常使用木頭、竹子、藤編等自然素材,搭配米色、淺灰或大地色系,營造一種沉穩放鬆的氛圍,無印風則更簡潔,線條筆直、收納乾淨,讓人能專注在生活本身,這兩種風格都強調自然與秩序,適合追求安靜與簡單生活的人。

輕奢風結合現代與古典元素,色調常見灰金、奶白或大理石紋,搭配金屬邊條、玻璃與柔光燈飾,讓空間看起來低調又有質感,古典歐式則以雕花線板、水晶吊燈、大理石材質為主,華麗卻不浮誇,強調高貴氣勢與細節美感。

混搭風沒有明確框架,可以結合兩種以上的風格,只要色調和比例拿捏得好,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空間,極簡風則更著重「留白」與「減法設計」,捨去多餘裝飾,讓空間乾淨有秩序,這兩種風格都適合想打造個性化居家的族群。

看完各種風格之後,很多人會開始猶豫:「我到底喜歡哪一種?」其實找到適合自己的室內設計風格,不需要靠感覺亂猜,而是可以從生活習慣、家庭成員、喜好顏色等地方慢慢歸納。這部分會幫你理出幾個實用的方向,讓挑風格變得更簡單。

空間設計應該服務生活,而不是相反,舉例來說,如果家裡有小孩或寵物,選用圓角家具、木地板與淺色牆面會比較安全又溫暖;若是一個人住的小套房,就可以用現代或北歐風,讓空間乾淨又好維護。多想想自己每天的生活方式,像是會不會在家煮飯、需不需要大量收納空間,這些都能幫助你縮小風格範圍。

顏色和材質往往最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品味,若你偏好淺木色與白色,那北歐或日式風就很合適;喜歡黑灰金屬質感,就可以考慮工業或輕奢風;而若你喜歡花布、溫暖色調與細節線條,那鄉村或古典風會更貼近你,從小地方開始觀察自己平常喜歡的色系與物件風格,會發現你早就有偏好,只是還沒明確化。

現在找靈感很方便,不用急著決定,只要先開始收藏,可以在 Pinterest 或 Instagram 搜尋「室內設計風格」關鍵字,把喜歡的圖片先存下來,再從中找出共通點:顏色、材質、家具型態或氛圍。也可以參考一些設計案例網站,像是Designboom、或 Searchome,看看不同設計師如何詮釋風格,這些視覺參考會讓你更清楚,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樣貌是什麼。

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室內設計風格?

想想你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子,你需要一個能下廚的開放式廚房?還是安靜能專心的書房?有沒有長輩、小孩或毛孩一起住?這些都會影響空間規劃,先把每個空間的用途、收納需求、使用頻率列出來,設計師才能根據實際生活設計,而不是只看風格外觀。

預算是裝潢最現實的一環,先把可支出的金額範圍抓出來,再拆成幾個部分:設計費、工程費、家具家電費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偏好工業風或輕奢風,可能需要較多特殊材質與訂製家具,預算就要預留多一點,與設計師談時,可以先說出心中的金額範圍,讓對方幫你安排優先項目與花費比例。

每個房子的條件不同,有的採光很好、有的樑柱明顯、有的格局不規則,提前了解現況,能讓設計師在規劃動線或配置時更精準,若有舊屋翻新的需求,還要確認電線、排水管路等是否需更新,這些都會影響工程時間與預算。

裝潢過程中,很多人容易被漂亮的照片吸引,結果預算不夠或風格走樣,先列出哪些東西是你一定要有的(例如收納、書桌、餐廚動線),哪些是可以彈性調整的(像是燈具、牆面材質等),這樣不但能控制預算,也能在討論時更快達成共識。

準備項目 內容說明 建議做法或工具
1. 空間基本資料 坪數、格局、現況照…..等 請建商、仲介提供平面圖,若無則需設計師現場丈量
2. 法規與社區規定了解 確認建物限制(如不能打牆、噪音時段、施工許可等) 向管委會、社區管理員或建設公司詢問
3. 明確預算 決定總預算範圍(設計費、施工費、家具、備品等) 預留10%-20%的預算作為彈性緊急支出
4. 需求整理 明確你和家人(或使用者)的生活習慣、風格喜好、機能需求 可用筆記本、Notion 或 Excel 記錄
5. 家具與家電規劃 有無既有家具或家電需要保留、新購的尺寸或品牌偏好 預先列出清單與預估尺寸
6. 蒐集靈感圖 收集你喜歡的設計風格、色系、材質、佈局等 可用 Pinterest、Instagram、Designboom 等
7. 優先順序 分析哪些空間最需要改善、哪些功能最重要 可分為「必要」、「想要」、「可有可無」三類
8. 溝通與會談準備 整理想法與想了解的問題 可用筆記本、Notion 記錄
9. 預估時程 評估從設計到施工可能花費的時間 留意搬家或入住的時程安排,避免延誤

在確定好風格與預算後,接下來就是挑選設計師並進入溝通階段,這一步會直接影響裝潢成果,因為設計師不只是畫圖的人,更是把你的生活想像變成實際空間的夥伴。

挑設計師時,不妨先看看對方過去的作品,注意他擅長的風格是否與你相符,每位設計師都有不同的設計語言,有些擅長現代簡約,有些偏好自然或極簡調性,除了看作品外,也可以從溝通方式感受對方是否理解你的生活需求,因為「懂你」比「多會設計」更重要。

如果你正在尋找能兼顧美感與實用的設計團隊,十拓設計(SHIH TUO DESIGN會是一個值得參考的選擇。
十拓設計成立於桃園,團隊由建築與室內設計背景出身的設計師組成,強調「讓設計回到生活的本質」,他們從動線、採光、材質、收納等細節出發,打造出真正能長久使用、舒適又有氣質的空間。

他們的作品多以簡潔線條與自然素材為主,常見結合木質、石材與柔光照明,呈現出一種乾淨卻不冰冷的氛圍,不論是住宅、商空或舊屋改造,都能在十拓的案例裡看到空間秩序與情感溫度的平衡。

如果你還沒決定要走哪一種室內設計風格,十拓設計的網站上也能看到多種風格的實例照片,像是現代簡約、日式侘寂或北歐風,每個案子都展現出自然與生活感的融合,能幫你更快找到靈感。

室內設計風格十拓設計

在簽約前,可以請設計師提供初步平面配置圖與設計規劃提案,確認是否和自己所想的相吻合,並清楚設計費、監工費……等相關費用如何計算,合約中記得清楚列出付款時間點與變更規則,這樣若有設計修改或追加項目,雙方都能有依據。通常設計師團隊會有完整流程說明,從概念討論、設計提案到施工監督,都保持透明,讓整個過程更順暢。

報價與合約注意事項

設計階段中,記得要多參與討論,不懂的地方就直接問,設計師畫出的平面圖與3D模擬圖,不只是外觀參考,也關係到實際使用的便利性,你可以提出喜歡的顏色、材質、家具型式,或針對收納、動線提出想法,注重生活感的團隊通常會根據你的回饋去微調細節,讓空間真正符合習慣,而不是只追求「好看」。

Q1 : 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室內設計風格?

挑選風格的重點在於「生活習慣」而不是潮流,先觀察自己平常喜歡的顏色、家具線條與材質,例如喜歡木頭、柔和光線的人,多半會愛北歐或日式風;偏好俐落線條或金屬質感的,則適合現代或工業風,可以多看設計案例,能幫你更快找到方向。

Q2 : 裝潢預算該怎麼分配才合理?

大致可以把整體預算分成三塊:設計與工程約佔六成、家具與家電約三成、預備金一成。預備金是用來應付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化,例如材料改選或舊屋結構問題。這樣分配能讓你在花費上比較有彈性,也不會中途被突發狀況打亂。

Q3 : 找設計師之前需要準備哪些資料?

先整理好格局圖或房屋平面圖,標出主要動線與家具擺放想法,並附上幾張參考圖片,你也可以寫下生活重點清單,例如收納多一點、光線柔和、需要書桌空間等等,這些資訊能讓設計師更快掌握方向。

Q4 : 裝潢如果預算有限,可以先做哪些部分?

若預算有限,可以先處理「動線與基礎工程」,像是水電、地板與牆面這些不易更改的部分。家具、窗簾、燈具等軟裝,可以等入住後慢慢添購。這樣不僅減輕負擔,也能邊住邊調整出最合適的空間感。

Q5 : 裝潢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哪些溝通問題?

最常見的就是對成品想像不同,圖片看起來漂亮,實際比例或顏色卻不一定相同,解決方式是多看設計師的實際案例,確認材質樣本與3D圖面時,也要當面討論細節。

挑選合適的室內設計風格,其實就是在找出最貼近生活的樣子,當你先了解各種風格、整理需求與預算,再與設計師充分溝通,整個裝潢過程會順利很多,風格沒有絕對標準,重要的是能讓空間自然呈現你的生活節奏與個人品味,若還不確定該從哪開始,可以參考十拓設計(SHIHTUO DESIGN)這樣注重生活細節與空間協調的團隊,透過專業規劃與細膩設計,幫你打造出既有風格又實用的家。